白岩松:新闻人应有足够定力 新旧媒体核心在内容发表时间:2021-10-25 08:53 说起白岩松,大家熟悉的还是他在荧屏上侃侃而谈的形象,但如今的白岩松不仅是传媒人,更是一名作家,《幸福了吗》、《痛并快乐着》、《白说》等多部热销著作,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了他的内心。5月14日中午,白岩松亲临合肥新华书店和其读者、媒体进行互动和交流。 谈“朋友圈”:使用社交媒体需注意“分寸” 如今,不少年轻人热衷于使用微博、微信、QQ等社交媒体,“低头族”随处可见,技术的进步拉进了朋友之间的关系,但是也着实浪费了不少时间,年轻人究竟应该如何平衡读书和使用社交媒体的时间?坚持不开微博,不开微信的白岩松表示,这个世界上任何问题强调的都是分寸。 “我并非反对在微信上和朋友进行交流,但是不要让它占据你太多的时间。”他解释,朋友圈里并非都是真正的“朋友”,过去的人连手机都没有,也不能说他们没有真正的朋友。“我上大学的时候是80年代,80年代经常有很深入的谈心。但现在手机这个第三者的出现,让深度的谈心很难了。我那时候的卧谈会,会因为一首诗、一部作品,一个观念,彼此争论,最后谁都睡不着,天就慢慢亮了。” 白岩松就此问题深入剖析:“你以为发几十个字和100来个字就可以交到很好的朋友吗?手机太多地占有了大家的时间之后,也许原本能够成为朋友的人却没有成为朋友,时间都用来聊天而不谈心,怎么可能会有真正的朋友呢?” 有观众表示自己需要通过社交媒体掌握信息,白岩松表示,“朋友圈里、微博里有价值的东西,即使你不去看手机,那些知识、消息绕了一圈也会回到你的身边。是金子总会来的。不要将朋友圈变成束缚的圈,手机只是填补了你的无聊。” 谈媒体:新旧媒体核心在于内容 白岩松有一句话叫做:生活是平淡的,但没有一个新闻人是舒服的,舒服了,就不是做新闻的了。访谈现场,白岩松结合自己的媒体经验,就读者关注的媒体相关问题做出了回应。 面对当下层出不穷的热门事件,白岩松指出,相对于普通百姓,热点事件其实对于新闻人影响更大。“一个热点消失的主要原因,不是一个热点解决了,而是下一个热点出现了。白岩松直截了当地指出,作为一个新闻人,应该具有足够的定力,不能“熊瞎子捡苞米”,如果媒体人也乱了方寸,天天陪着大家走马观花,那么“谁看你的东西?” 面对自媒体和新媒体的冲击,传统媒体正陷入巨大危机,白岩松却显得很轻松,“六年前有人认为微博会一统天下,也常有人说电视是传统媒体,快要死了,但我的判断是它起码比PC晚死。我不关注这些新旧之争,只关心作为媒体最核心的内容,今天的新会变成明天的旧。” 在全民皆记者的时代,记者究竟该如何自处?白岩松笑着以摄影做比阐述自己的观点。“现在虽是一个全民皆摄影师的时代,但好照片并没有因此增多,全民皆记者时代同样的道理。现在,很多人会发了一些东西,但是一年后,他早就去忙别的了,不再关注这些事,但记者却要始终关注着该关注的东西。”白岩松指出,如果你是喜欢长跑的人的话,就不要被别人坏了节奏。“很多刚入行的记者,年岁足够小,刚看到了这样的变化,就更愿意谈论变化。我的年岁足够大,我看过了很多的变化,所以我更关注不变的东西。人类千百年走过来,最核心的东西是不变的:生老病死,喜怒哀乐,柴米油盐酱醋茶,还有真善美。 ” 谈读书: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白岩松一直以大众阅读的倡导者呼吁者形象出现在公众面前,在孩子读书的问题上,则更加谨慎。“一本书一写完,它就与你无关了,你不知道哪个章节会触痛什么样的人,你也不知道别人会如何去解读。” 当下社会中,利益使然,一部分人急功近利,阅读时倾向阅读工具书而忽略经典。对此,白岩松表示,“工具永远都是中性的,有人问我,对我影响最深的是什么?我都会回答:是新华字典。没有新华字典,我怎么能走进浩如烟海的图书世界呢?怎么可能坐行3000里呢?可是新华字典也是工具书啊!”他指出,阅读工具书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很多中国人一毕业就不再看书了,即使是之前一直在看的课本,也没有再翻过。“中国的教育,到哪一天再也没有闲书和课外书这样的说法,中国的教育改革就成功了。我自认为阅读要从小做起。要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 谈教育:教出大写的人 白岩松如今已带了两届研究生,为了向西南联大致敬,他把自己的研究生私塾称之为“东西联大”。在这里,他会把自己的一些做媒体的思想、理念、经验等传授给他们。当然,也有人对此质疑:这些研究生们如今表现出来的思想,素质,能力等是否达到了其办学教育最开始的预期? 白岩松说,自己如今的主业是做公益,就连在央视做主持人都快成了兼职。至于带学生,是自己作为志愿者在做的事情。他说:“如果问我想培养什么样的人?我只想培养一个大写的人。同时,教他们一些我在新闻方面的经验教训,至于是否达到预期,我只能说教育是一个无法用一年两年去衡量结果的行当。” 据了解,在(研究生)最后一堂课上,白岩松都会给学生留一个两千字的作业——写给10年后的自己一封信。他解释说,“老师带学生,最初是师生情,慢慢就会变成一种亲情。你不会那么苛刻对他,只希望他一切顺利。更重要的是,你也不知道未来的时代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你纵然有那些想法,但是时代会不会改变那些想法,都很难说。所以我认为作为一个老师最重要的是,当下你给了他们什么?” 谈传统:传统文化一直都在 现场一位姑娘对白岩松提出了一个问题:现在的年轻人对传统文化都很忽视,更喜欢一些流行音乐,我自己比较喜欢戏曲。但是周围人都不太能理解我,做为一个传媒人,怎么去呼吁大家注重中国的传统文化? 出乎意料的是,白岩松的回答并非常见的抵制外来文化发展传统文化,他给出了一个让人耳目一新的答案:“我不呼吁啊,因为它跑不了啊。不管你年轻的时候如何喜欢喝可乐,最后的时候你的宿命里都有茶。”白岩松表示,他并不认为现在的人都不喜欢韩流文化都去喜欢戏曲中国的文化就会复兴。“200年前徽班进京的时候,是作为先进文化,流行文化、时尚文化,进的京,你今天回头看的时候,认为这是国粹,但在当时时是流行的。现在我们说元曲如何如何牛,在元代,它就是流行歌曲啊,柳永是著名的方文山啊!” 白岩松表示,中国文化一直都在大家的视野里,流行音乐不像你想象的那样没有中国文化。“倒退30多年,邓丽君是流行音乐,甚至是禁区。可是现在,邓丽君就是中国人的乡愁,邓丽君的歌曲在全世界任何地方响起,中国人都会慢下脚步,它也会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所以文化是变更的。” (来源:人民网) 近年来,随着国内服装产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个性化消费的兴起,许多独立设计师品牌落地生根,有分析人士称“小而美”的品牌将成为主流,但也有人质疑这些设计师是否有足够的实力养活自己的品牌,作为独立服装设计师的小U(本名胡琰岩,业内人士将英文名Eunice 昵称为小U),也许可以为我们解惑一二。 “我热爱这个行业,从来没想过我会离开它,虽然也从来没想过为什么做这个,但是看到衣服我就会开心,也许这就是天性吧。”这是小U 对这个行业的真实感受。 小U 从事服装设计已有十几年之久,后下海创业。在独立设计的道路上,小U 与主流媒体和艺人长期合作,幕后搭档过CCTV 三套星光大道、二套购时尚等节目,为很多主持人、演艺明星及歌手做过私人服装设计师和形体造型导师。目前,在北京创立了独立设计室“完美族”,毛里求斯拥有两个自己的品牌CEST CHEESEHE 和U&YOU,《CCTV 发现之旅》也正在策划用她在毛里求斯工作室的团队,拍摄一部以婚纱摄影为主题的纪录片。 天赋异禀,坚持为爱努力 小U 出生在一个很有名气的财务世家,从小父母就对她寄予了继承衣钵的期望。小U 高考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某财经大学,父母为她选择了专业学财务,但是她为了自己的爱好毅然放弃了长辈们为她安排好的前程,选择了服装设计,为此曾和父亲的关系降到冰点。 她从小对服装就有一种特殊的情愫,小时候经常给芭比娃娃做衣服,把妈妈的衣服裁剪成自己的衣服,还能骗过妈妈的眼睛,小学时跟着江南出生的姥姥学会了刺绣。她曾记得,有一个寒假几乎没有出门,在家一针一线绣床单上的蓝精灵。从姥姥那里学到各种绣花的手法,她还不满足,还会自己去研究一些颜色和针法。正是凭借这种的天赋和后天的努力,她一步步走上了自己钟爱的服装设计之路。 重重考虑,创建海外品牌 2014 年小U 离开了十几年的服装业职场生涯,选择了一个海外合伙人一起创建品牌。达成了初步意向后,她独自飞赴毛里求斯做考察。在毛里求斯的两个月,她与合伙人每天逛当地商场和各大品牌店,摸底当地文化和流行趋势,判断本土落地优劣势,天天头脑风暴,探讨商务技术的各种问题,理清思路后才胸有成竹的踏上归国之路。 小U 这次在毛里求斯成功注册了两个品牌,一个是CEST CHEESE ,另一个是 U &YOU,分别针对高端私人摄影定制和婚纱摄影,在当地设立了私人定制摄影工作室。在成立自己的团队时,这十几人的团队她都坚持聘请外国人,小U 说:“在毛里求斯的摄影室坚持用外国人,不是因为我崇洋媚外,是因为我做设计师在国外采风时,经常接触国外的儿童,他们在上学期间思想开放式的,是不被禁锢的,他们有和我们不一样的视角,在毛里求斯这样的平台就要发挥它的优势。”因为她追求完美,在摄影室成立不到半年的时间,她已经更换了3 位摄影师,她说“虽然我不懂如何能拍出好作品,但我知道什么是美,美的东西是相通的”,现在的摄影师和工作室都做到了。目前毛里求斯的工作室发展良好,公司从去年十月完成工商登记,半年内完成了收支平衡,业务已经起步并不断拓展。但她希望公司运营稳定后,国外业务只是作为一个窗口,将来的业务重心还是要放在国内。 坚持自我,不懈追求完美 在国内,小U 是一名独立服装设计师,她说自己从没做过任何宣传,可在她的小圈子里却小有名气,也许就是对自己完美的要求带来了客户。她认为做设计首先要内修自己,她坚持上形体课,即使工作再累,她都会保持一种饱满的状态,她认为只有保持这种状态,自己对作品的认知度和专注度才会越来越高,她说“其实作品代表的就是你的人”。在设计界,她唯一崇拜的服装设计师是Alexander McQueen(亚历山大·麦昆),她也一直以McQueen 为榜样,严格要求自己。 小U 感性却不自负,深知再美的设计最终都要到商业阶段,“即便我现在可以去挑选认可我的客户,或认可我设计理念的人,但谁都要面临的事实是,这件衣服穿出去不但要让客户自己认为美,还要让别人也觉得很美,作品被大多数人认可才说明它的市场很广。” 由于在这个行业十几年的积累,人脉和资源丰富,她可以在国内很容易组建一个经营实体,但是她没有,她说她现在希望找到一个能认知自己的营销合作伙伴,能够更好的往圈外推广,“我是一个设计师,如果每天想着怎么去接客户、怎么把生意扩大,我认为我设计不出来这么美的东西。”因此,在没有好的营销团队,好的推广渠道之前,她坚持一步一个脚印,先做好自己的设计,让更多的人认可自己,一旦时机成熟再展翅鹏飞。 自主品牌,坚持传统还是选择现代 “现在的人不是仅需要一两个简单的爆款,而是一定要有自己的特点,或优雅或个性。品牌很多,我作为设计师只做我认为美的东西,选择权在市场,也许在一段时间内,你不认可我的设计,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慢慢接受,我会让认知我的人更加喜欢我。”小U 说。 在她设计的婚纱礼服里,既有时尚的元素也有中国传统的元素。目前市场上的婚纱礼服,不管是Vera Wang,还是Cymbeline,都是西式的,小U 希望作为一个中国设计师,能把中国的传统元素融合进去,让自己的客户既看到西式的美又看到中国的传统美。小U 说自己其实是一个骨子里蛮传统的人,她最欣赏的还是中国传统美的东西。 范冰冰参加第63 届戛纳电影节穿的一身龙袍,她认为这就是一个让全世界认知中国传统美的方式。她说:“我现在创业比较晚,没有做到那样,但是我可以在我的小范围内去推广,此外,我可以把我的设计推广到毛里求斯,让那里的人来认知中国美的元素,我认为这是心底里那个爱国的情怀在作祟。” 唯美设计,灵感来源于生活“唯美,是我的设计风格,生活中我就是一个很唯美的人,我喜欢把一个东西做得很精致很美,所以我的作品要求必须很完美才可以。”小U 说,设计灵感不是天天都有,可能突然之间灵感出现,然后一系列的设计就出来了。 她说客户第一步的认识往往是抽象甚至不准确的,很多客户自己根本不清楚自己适合什么样的服装,这就需要在设计过程中不断和客户联系沟通,对客户引导一步步具象。小U 经常和客户聊天,或一起喝下午茶,有时不经意间客户的某句话就是客户设想的体现,这就是设计重心,她就会根据得到的信息作为主题做成一件成品,当作品出来时,客户就像是收到男朋友送给她一个意想不到的礼物那样惊喜。因此,她的很多客户后来都和她成为了朋友。 小U 近段时间的设计款式都是以婚纱和晚礼服为主,并为男士制作私人定制款式。在谈到女装和男装的制作工艺时,她说:“都不好做,都说女生会非常的挑剔,其实男性同样也如此 。”她曾有一个男性客户,要求服装设计的既要有西装的感觉,又要有中式的元素,但不能是中山装,还要修身,接待外宾要能显示出身份和自身特征等。男装看起来很简单,但里面的工艺非常难,如果想好好做一件西服,纯手工做,有时候可能要几万元钱的成本。 对服装的面料她从来不限制,她认为这个很感性,就像交朋友谈恋爱一样,很难有具体的要求,她说只要自己认为这个面料好看,舒服适合,就会拿来用,有时可能第一眼看见就无理由的喜欢,然后根据它做一款衣服。 小U 每年都给自己两次度假的时间,这两次度假,她不会像其他人那样,去国外逛街购物,她喜欢去海滩,就坐在海边,或躺在那里,放松自己,让自己有个充分休息的时间,把自己抽空了什么都不做,把什么事情都忘记。平日里工作很累时会去跳操,当运动完会很轻松,然后可以把头脑放空了去想要做的事情。忘记过去的成败,一切重新开始,才不会墨守成规,才会创新,她说“只要爱生活就一直可能有灵感”。 扬帆起航,谈品牌未来的发展 当谈起品牌未来的发展时,小U 很自信的说:“我相信2018 年我的品牌在国内一定会成功,当初投资毛里求斯做品牌,是因为恰好那里条件允许,等到时机成熟后,我会把这个品牌再引进回国内,这时 它会成为一个很高端的品牌。当然国外会继续发展,但是国内市场是我的最终目标市场。” 对于高端的时尚品牌的市场定位,她说“虽然我要做很高端的衣服,但是我可以牺牲一部分利润,让消费层级更加平民化。我希望将来把自己的品牌在商场做成像家的感觉一样,我在商场配的也不是导购,而是一个懂服装的设计师,消费者来此消费可以获得额外整体搭配建议,由设计师来为消费者打造整体形象,让他们感觉来有所得、物超所值。” “我希望把我的服装传达给更多认可我的人,看着别人穿上自己设计的衣服而变得有品位,那种感觉是无可替代的。我没有想过靠它挣多少钱,这是一辈子的事业,在这条事业之路上我坚持我自己的原则。” |